英國游學之旅?——感受世界頂級名校牛津大學的獨特人文魅力
今天是我們來到英國的第十一天,英國的早晨十分涼快,甚至有些冷。前幾天我們參觀了劍橋大學,今天我們要去游覽另一所世界頂級學府——牛津大學。
來到牛津大學城,我們立即被城市建筑的特色和風格吸引。古色古香的石板道,凹凸不平的鵝卵石路,街道兩邊具有明顯歐洲風格,又各具不相同特點的建筑,我們仿佛來到了中世紀的古城堡。 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蘊含著牛津大學千年來的艱苦歲月,三一學院、基督學院、圣約翰學院……每個學院都向世界輸送了無數人才。
漫步牛津街頭,熙熙攘攘的人群,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、有本地的居民、有牛津大學的學生……街頭繁華區有各種名牌服裝店、快餐店、超市、化妝品店、書店、咖啡館,我一直在尋找大學的校門在哪里?原來,牛津大學的38個學院就分布在城市的各個區域。沒有華麗的校門,沒有高高的護欄和圍墻,沒有寫著“牛津大學”的巨幅牌匾,只有一個古樸典雅的美麗城市。我終于明白了,牛津大學就在城中,這個城市就是牛津大學。
圣瑪麗教堂是牛津大學的主教堂,已經有近千年歷史,建筑宏偉而華麗。這座是一座后哥特式建筑,站在尖塔上可以飽覽整個牛津的風光。
接下來我們繼續深入參觀,來到了博德利圖書館。博德利圖書館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,也是僅次于英國圖書館的英國第二大圖書館。
我們又來到了著名的嘆息橋。牛津的嘆息橋也叫赫特福德橋,因為它位于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,是兩座房子的走廊,跨架在街道之上。相傳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畢業考試很嚴格,平時不努力學習的學生,考試通不過,拿不到文憑,往往來到這里嘆息、流淚,后悔莫及。因此,校方把它定名為嘆息橋,以此來警示學生要勤奮學習,不可懈??;也有人說,之所以叫嘆息橋,是因為校方總是讓犯了錯誤的學生來到這里兀立反省,作為一種懲罰,學生反省之后,往往嘆息,悔不當初;也有說,只因為這兩所學府里的學子們感情上的失意、考試后的遺憾均在“嘆息橋”上感慨。但這些只是傳說,無從考證。
今天也是我們在英國的倒數第二天?;仡櫾谟螌W的這些天,我們在韓校長和馮老師的帶領下,到瑞文斯邦中學交流學習,游玩了英國的國會大廈、大英博物館、約克古城、莎士比亞故居、劍橋大學、牛津大學……一路走來,我們收獲了知識,也開闊了眼界。希望以后還能再來英國,再一次看看這美麗的風光。
第一百期
文字:七(3)班李財慧、七(5)班張壯錦
攝影:韓國奕、馮鈺淇
編輯:瞿傳杰
校對:陳秋凡